上個星期我對朋友說,我開始感覺設計就像是雞肋,已經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原本一直不願意面對,最後還是不得不承認,原本以為會感到失落,沒想到竟感覺一陣海闊天空。
逐漸的,我開始察覺,我所感受到的無拘束是什麼了,也就是認清原來自己原先如此看重,覺得怎麼都不想放棄的東西,其實並沒有那麼的了不起,也就是「設計其實沒這麼了不起」
這句話聽起來是那麼的淺顯易懂,彷彿是廢話一句(當然也有人死都不願意承認),現代資訊如此發達,任何的知識都有暢通的管道來獲取,人很容易就接受在自己熟悉世界之外,理所當然有更寬廣的世界,也能夠很自然的理解,自己的事情絕非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自己關注的事情之外,絕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所以這樣推論起來「設計的確沒什麼了不起」。
但是,這都是用理性去推演,願意承認我們所關注的事情其實沒那麼了不起的是我們的理性,而我們的感性才不這麼認為,我自己在乎的事情,當然是全世界最偉大最重要的事情啊,我們的感性躲在理性看不到的地方大聲的喊著。
- Aug 04 Tue 2009 16:39
非得讓你變得了不起
- Aug 02 Sun 2009 20:39
每週閱讀文摘(測試版)
台北,有創造力嗎?
文-呂松庭
生活在台北市的寸土間,呼吸著都會的空氣、車輛廢氣、油煙和陣陣飄散的菸味,踱過相同的雕塑、景觀、噴泉,出門、回家,有時總會想,台北是個有創造力的都市嗎?
從教育和教養的觀點來看,一個都市如能具備豐沛的創造力,當然也就能創造出有創造力的教育環境和藝術欣賞的空間,讓都會的下一代自然擁有創造力。
然而,都市設計師、教育官員常常以為,矗立起崢嶸的雕塑、彩繪,或在行道樹上纏燈泡舉辦燈節,就已算擁有創造力。這樣是不夠的,教育學者Florida 2004年提出創造力的三個T,分別是科技(technology)、天分(talent)和包容度(tolerance)。心理學家Richards和Runco則強調包容的重要性。一個城市的創造力展現於包容和尊重創造者的異端和異樣感,像美國的俄瑞崗州的波特蘭市那樣,吸引創作人士長期居住......(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 Jul 26 Sun 2009 13:22
7-ELEVEN的廚餘回收計畫
![]() |
有機農業 |

有機農業近幾年越來越夯,連帶也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有機肥料,在2009年7月的科學人雜誌中的專題「磷礦浩劫的危機」中提到,從礦物中取得的肥料由於大量使用,加上生物廢料的低回收率,使得礦物肥料的存量有了亮紅燈的危機,這也讓有機肥料不但身負生產有機農產的重責大任,也多了一項使生物廢料能夠重新回到土地中再次被使用,並降低環境負擔的任務。
在網路上搜尋了有關有機肥料的資料,才發現已經有很多人投入有機肥料的回收與生產,其中包含大家小巷無所不在的7-ELEVEN也在其中,7-ELEVEN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有機肥料合作計畫,也已經默默進行了六年之久,2007年已累積回收超過400公噸過期鮮食商品,並轉化成約160公噸的有機堆肥
在7-ELEVEN特定門市(高雄左營區7-ELEVEN孟新門市),以及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均提供民眾免費索取有機肥料。
- Jul 20 Mon 2009 11:48
肥料危機
![]() |
有機農業 |
地球就像一個封閉的太空船,所有的資源總量都是固定的,原本人類使用這些資源都還能夠維持平衡,但現代文明的突飛猛進與人口增長,資源消耗已經超過補充的速度,像是石油,廢棄物產生已經超越代謝的速度,像是二氧化碳,而現在又出現了另一項令人頭痛的危機,現代農業賴以維生的肥料,也有了耗竭的危機。
在2009年7月的科學人雜誌中的專題「磷礦浩劫的危機」中提到,目前全世界的磷礦礦藏量,若扣除無法開採與沒有經濟效益的礦藏,現有的磷礦大約只能再用數十年,雖然這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就像石油一樣,沒人說得準石油到底什麼時候會用完,磷礦也是,雖然以目前的開採技術、需求增加速度來看,磷礦耗竭的危機不會比石油輕鬆。
樂觀的人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磷礦需求的提高,就會誘使開採公司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礦源,然後新來源的磷礦就可以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
這是一個把煩人問題扔給市場去解決,把所有超出人類所能的困擾交由市場上看不見的手去面對的樂觀看法。
- Jul 18 Sat 2009 13:52
多管閒事的建築師 尊貴古井裡的鍍金青蛙
建築系的人往往都是天資聰穎的資優生
建築的養成耗時耗工耗成本
建築師執照早期名額有限難度很高
一但跨越這種種門檻,成為一名真正的建築師,就散發一種雲端聖光的風采
並開始從事地球上最巨大保存期限最久的設計品-建築
- Jul 18 Sat 2009 13:45
設計的謊言與福音
行銷是佈道與謊言的融合
而設計與行銷之間的藕斷絲連若即若離更是牽扯出無數的愛恨情仇
正因為如此 再怎麼木訥 不善言語 不揞行銷的設計師
總可以出自本能為自己的設計 鍍上一層又一層擾亂視聽令人目眩神移的金箔
但又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在傳播福音
- Jul 15 Wed 2009 20:27
個人專利申請的荊棘路-1-開端

最早這件事情是從一個突發的構想而來,大約在2009年1月某天上班的空檔,那陣子我對風力發電機感到興趣,除了在網路上尋找各式各樣的風力發電機,也試著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發電機的部分因為不是我的專業,所以我沒有能力也不打算在上面著墨,但連接在發電機上的葉片卻讓我感到著迷,各式各樣的葉片在空氣中隨著風旋轉,將收集空氣動能提供給發電機發電,從這之中有些想法開始萌芽,隨著時間的推演,我利用上下班的通勤的時間,坐在火車上一筆一筆把我的構想紀錄下來,原本並未計畫後續的發展,只是任憑它在每一次的紀錄中成長,大約到了5月的時候,整個構想已經有了完整的雛型,這個時候我才開始認真的思考接下來的方向。
說到在發展的過程中,我沒有想像若是我的構想是可行並且成功商品化之後的狀況,那是騙人的,對於計畫美好的期待是支撐發展過程的一大動力,但我刻意將我對於這個計畫的美好期待與我的生活切割開來,畢竟就算我的計畫是可行的但未來的路也非一蹴可及,認為拿到專利就可以靠著授權躺著賺的想法,實在是太不切實際,於是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那些美好的想像不時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我還是把它們歸類在個人的興趣,從未讓他們進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我想過申請專利,想過技術授權,想過商品化的模樣,想過實際安裝的模樣,想過其他運用的模式,想過可能的市場價值,想過應該的行銷方式,每一個期待都很有趣,但也同樣的遙遠而且模糊。
事情發展到了5月的時候,我就開始感覺到一股焦慮,因為發展到這個階段,我似乎無法單憑紙上作業就能再繼續發展下去,很多構想都僅止於假設,雖然成功機率不小,但那股不確定的焦慮則一直壓迫著我,同樣的一個零組件,我畫了好幾種樣式,每個都可行,但到底哪一種比較恰當,已經不是動動筆就能到知道的,我需要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才能從這一堆不確定的問題中跳脫出來。
當時我大概已經發展到要把這個設計實體化的階段,也就是針對我的設計進行實驗與測試,但我沒有足夠的預算,我的薪水不高,存款不多,貸款倒是每個月都要繳掉不少,真的算起來每月能夠存起來的錢大約才幾千元,實體化的想法讓我產生很大的壓力。
- Jul 10 Fri 2009 22:14
設計的超時工作
設計超時工作,就像部隊的不當管教
敖過來的人都不會想要改變,而且會當成光榮的傳統
因為保留這些不合理,才能鞏固彰顯他們比別人強的優越
而最後造成改變的,都是那些不適應,敖不過來的弱勢族群,想想還真是奇妙
- Jun 14 Sun 2009 23:20
瓦特麵 說出你的真心話!!

採訪:瓦特麵,身為一個新人跟大家打個招呼吧
瓦特麵:大家好,我是瓦特麵,我的興趣是穿緊身衣,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重點:多喝瓶裝水),這樣我才可以一直穿緊身衣在街頭撿寶特瓶,我的老闆業績棒棒,才會一直給我薪水
採訪:可是瓶裝水是最大量的塑膠垃圾耶,身為保護地球的代言人,可以這樣鼓勵大家喝瓶裝水嗎?
- Jun 10 Wed 2009 20:00
設計書的趨勢

,這也是 Red Dot Award 發起人 Dr. Peter Zec 對於2008年競賽的觀察,如果說,設計的盡頭是策略,那設計的腦袋就是在設計之外了,因為通常設計人都不喜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