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高鐵的列車上,正以時速300公里的速度在苗栗的山區間穿梭,這是在前往台北和客戶開會的路途中。
昨天晚上為了今天的會議資料,加班到12點半,回到家裡東摸摸西摸摸,打打魔獸看看電視,上床時已經快3點了,一大早提著大包小包的模型和報告書,從烏日搭上高鐵,坐在座位上,感覺還是昏昏沉沉的,回想剛剛照射在月台上的明亮陽光,都覺得飄飄然不夠真實,平常這時候應該還在床上掙扎,跟響個不停的鬧鐘拉鋸。
老闆做在我的身邊,用一條毛巾蓋住眼睛正在補眠,和煦的天氣讓車窗外的鄉間小鎮看起來格外明亮,雖然是工作,雖然只是尋常風景,雖然有點昏昏欲睡,但心情卻因此漾著明亮的愉悅感。
每次搭乘高鐵我都很喜歡這段穿雖在小丘陵間的路段,一個接一個的隧道,忽明忽暗的光影和耳鳴,穿出隧道的一瞬間,就是一個小山谷、一條小河和一座小小的村子,小河在狹長的山谷之間蜿蜒,房舍隨著河道建造,可以看見延著河的道路,房舍裡的庭院,在其間移動的人車,不到幾秒的時間列車就穿過這個小山谷,鑽進另一個隧道,又是一片黑暗,但很快就在亮起來,眼前又是另一個山谷、另一條小河、另一個小村落、另一群人和他們的生活,生活在這些小村子裡的感覺和快速穿越村子的感覺又有多大的差異。
這時候注意到隔壁座位的一個日本家庭,爸爸、媽媽、一個兒子和女兒,應該是到台灣來旅行的,每一次遇到外國人都會想像著,從他們的眼中,從他們的文化看出來,台灣是一個什麼樣子,眼前穿梭在丘陵間的列車、數不清的隧道、小河、小村,如果我從他們的眼睛看出去,我能夠看見什麼樣的風景呢?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界限之外似乎是一片空白,一旦越過了界限,就可能會掉入沒有底的未知懸崖。
無論對界限之外有多麼完備的推理論證,都無法徹底消除對未知的懷疑與憂慮。
而一旦跨出了界限,在踏在界限外的土底上的那一瞬間,界限就再也不是界限。

最近在設計一個風力發電的葉片,風力發電的葉片在網路上瀏覽過,大概就是傳統的風車式以及垂直式風車,無論哪種風車都還是功能取向,雖然有非常現代感的垂直式風車,但目前這些附加物與環境景觀之間的關係卻還是很僵硬,無論改變哪一方去配合另一方,都很容易面臨難以兩全的抉擇,如果有一種自由度較高的葉片,不只可以改變塗裝色彩,甚至在一開始就可以自由塑形來融入建物,成為建物造型與景觀設計的一環,那應該會很有趣吧。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摘短評.jpg
古希臘人講enantiodromia,指「物極必反」。而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兩千年間在西方發生的事就是物極必反。
中古時期鎮上的教堂有高聳的尖塔,有一天響五次表示標準祈禱時間(黎明破曉、上午的正中央、中午、下午的正中央、黃昏落日)的鐘。無論冬夏,都強行將白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使得時辰依白日的長度而產生手風琴般擴張收縮的特質。除了北極圈之外,較北方的國家,冬天的「時辰」可能短至四十分鐘,夏天則超過九十分鐘。但他們的目標不在精確測量時間,而是提醒靈魂對上帝的責任。
這是個口述的文化,沒有閱讀也沒有書寫。傳統必須將記憶以口頭傳承,造福下一代,然後由一個人背誦頌記下。這個世界原本是重複不斷敘述什麼是真實,強調週期復返,有助於活化人的記憶。如果有什麼事忘記,就再也找不回來。只有最富裕的城鎮才能買得起聖經,在煞費苦心地用手抄在羊皮紙上。這是個聽覺的天下,看不見的領先看得見的一切,聲音顯示事物的內在,而且「話語」能讓一個人牢記在心。
中古世紀的村民窮盡一生都在方圓五十哩(八十公里)內度過,寸步不離教堂無孔不入的鐘聲。鐘聲規範了生活的一切。今日的伊斯蘭世界能堅守中古時期的型態,一日祈禱五次,由叫拜師從清真寺的尖塔吟頌,禱聲穿透各地。《古蘭經》是出名的朗誦經文,要用聽的而不是靜靜的看。伊斯蘭文化能以主為中心,「話語」的力量無與倫比。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我永遠聽不懂當初的廣告課老師在講些什麼,以及越討論越混亂的課程(這不是個人偏見,幾乎每屆的每個被她教過的人都說,她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老師)。

第二,廣告已經成為資本主義手下的大說謊家,不斷編織虛幻的承諾,不斷灌輸物質能填滿心靈空洞的謬論,廣告本身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但我對使用廣告的人以及這些人真正的意圖(企圖賦予不存在的心靈滿足,但實際上他們根本不在乎消費者的心靈是否滿足),感到十分的厭惡,同時我也對那些「對於自己杜撰的美麗謊言感到沾沾自喜的部分廣告人」無法感到認同。

廣告不斷提出模糊的幸福承諾,卻又從來不願正面承認,就像穿梭情場的浪子,說著永不兌現的美麗承諾,暗示著買了產品你就會更有自信、更有人緣、更幸運、更高雅、更有智慧,而當花言巧語被戳破的時候,卻只是聳聳肩表示這只是為了營造浪漫效果(廣告效果),信以為真,是你太愚蠢,而廣告主與消費者就如同浪子與尋歡女子,面對一次又一次不斷跳票的承諾早已習以為常,為了得到對方的美麗謊言或是金錢,都趕在一切幻滅之前,加緊腳步多跳一支雙人舞,原來,廣告主透過廣告傳達的美麗模糊的承諾,也不過是種短暫的消遣娛樂,只是一切幻滅之後,廣告主賺了滿口袋的錢,消費者卻只得到衝動消費之後的失落(和破財)。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摘短評.jpg

摘錄自文化創意人第83頁
演化生物學家伊麗莎白.薩托瑞(Elisabet Sahtouris)便用許多方式表達對地球的關切,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時。她請孩子們想像在身體裡從事世界政治會是什麼樣子。她說「這有點像這樣:你身體裡有血球原料從骨隨裡製造出來,血球被掃到上面的作業器官-心肺系統-就能淨化血液,增加氧氣,這樣你就有一個有用的產品。所以假設心臟分佈中心宣布今天身體的血液價格太高,誰要?於是血液被運到付得起價位的器官,你也把其餘當做多餘的東西丟掉。」
她問「這樣有道理嗎?這是可以發育的生命系統經濟嗎?你們都可以看到那樣用經濟學會害死身體,因為有些負擔不起血球的部位,現在可能飢餓的快要死了。當然,這也是我們在人類世界裡看到的現象。我們剝削人類的一些部分,去圖利其他部分。但是這沒有道理,在生命系統裡也起不了作用。如果身體決定重視肝臟,卻更重視心臟,或試圖把心臟變成肝臟之類的,我們就會當機。但我們身為人類,就是在做那種瘋瘋癲癲的事!」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受與思考-1.jpg感受與思考-2.jpg
只感受拒絕思考,充其量只是一隻動物
只思考拒絕感受,則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世界

還好,人類可以感受也可以思考,才能在真實的世界中以夢想為藍圖前進。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分的幼兒圖書都是關於比較美好的東西
比如說讓幼兒識字的圖文書,內容大多是植物、動物、建築、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這些東西當然對於幼兒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但在面對更加不安定的未來,是否要從小就讓這些未來的人類
能夠知道如何在才能在這個已經被他們的父母、祖父母所污染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是一種透過設計師,來演繹一群人對於「生活的期待」的創造行為:期待更便利,期待更有趣,期待更有品味,期待更有意義生活。
「戲劇」與「設計」都有相同的出發點,同樣是演繹著一群人的期待,無論是商業劇還是實驗劇都是,沒有群眾參與的設計或戲劇都是不完整的,就算是只得獎不生產(或無法生產)的設計,也有他的群眾,這是一個為了「設計師的期待」而做的設計,其他的設計師就是參與的群眾。
設計師是設計的導演,材料、技術是演員,客戶是出資者,設計使用者就是觀眾。
設計與戲劇之間如此的相似,那有哪些東西是戲劇有的,而設計卻沒有的?「劇本!」,戲劇有劇本,那設計是否也擁有劇本?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鍵盤
  • 請輸入密碼:
設計是一種群體的創造行為
藉由設計師,演繹一群人對生活的期待
紙飛機
在前往生活憧憬的班機上
有人是經驗豐富的導遊,讓旅客充滿期待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