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jpg  有機農業

DSCF3961-16比9.jpg 一個個的活動棚架排在樹蔭底下,拍照時已經接近收攤了

今天起個大早,一路昏昏沉沉面向刺眼的太陽騎車前往台中,要去興大見識一下,前陣子在書上看過的美國的農夫市集概念(注1),漂洋過海散播到台灣落地生根的模樣。「興大有機農夫市集」位在中興大學蕙孫堂與活動中心之間,簡單的活動棚架搭建在成排的大榕樹下,攤位不多比一個小型園遊會還迷你,攤位上的蔬果也排不滿整張桌子,與超級市場或傳統市場尖尖堆成山的數量相比可說小巫見大巫,對於一個幾乎不會買菜的人來說,很難分辨出農夫市場與其他市場除了規模之外還有哪些決定性的差異,若是不了解農夫市集背後的理念,不了解這群人聚集的原因,那農夫市集看起來還真的跟其他市場沒兩樣,甚至還略顯寒酸與不正式。(單就整體形象來說,農夫市集很像一個社區規模的農產展售會。)
農夫市集雖然看起來跟一般的市場沒兩樣,甚至看起來比較不精緻,但他背後卻是包含著一些對現今商業活動的省思,並試圖找出更適合人類的商業模式,其中包含:
1.農夫獲得合理的利潤
2.土地獲得合理的使用
3.消費者獲得合理的乾淨商品
4.減少食材奢侈的運輸
不過幾乎所有的文化改變都是在一些不起眼的邊緣上逐漸醞釀,歐美的農夫市集已經發展十多年,而在這裡一個屬於台灣文化與生活的農夫市集,他的模樣與姿態在一步步揣摩中逐漸成形。
這個活動是由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教授-董時叡教授所發起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一個構想是因為學生時代在美國唸書,參觀過佛羅里達州的幾個農夫市場,回國後這個計畫因此萌了芽(萌很大!!而且應該還要萌很多年!),農夫市集有個專有名詞-農業直銷市集(Direct Agricultural Market),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跳脫由商人壟斷的市場,進而取得善待每個人(包含生態與社區)的權力,不過離開現有的僵化模式另闢新路並不輕鬆,光是2007年9月正式開張前,就花了半年跟農民溝通討論,努力了將近兩年才逐漸穩定,也就是目前照片中看到的樣子。
這樣的堅持是阻力也是助力,披荊斬棘總是艱苦,但也正因為為此才能建立穩固的信念基礎,原本有機農業是由小農所發起,隨後企業看見商機便進入投資,生產的有機農產銷遍世界,反觀打下基礎的小農卻硬生生被擠出市場,農夫市場雖然也打著有機農業的口號,但他更加入了其他大型企業無法模仿的要素,那就是對人對土地對環境的關懷,當消費者站在攤位前由親手種植出這些農產品的農夫介紹,那樣的人際交流是再完善的生產行銷流程都難以取代的。
營業時間:每週六8點~12點
地點:中興大學惠蓀堂後方木棧道
聯絡我們:04-2285-0777
organic@dragon.nchu.edu.tw

DSCF3963-16比9.jpg從另一端拍照,看起來跟園遊會沒兩樣,但背後的意義卻是大相逕庭。

DSCF3962-16比9.jpg有著奇妙上揚鳳眼的老闆正在跟客人解釋甜菜根要怎麼料理

DSCF3964-16比9.jpg醜!醜!醜! 只有真正的有機蔬菜才可以這麼醜!

DSCF3965-16比9.jpg醜醜的也賣掉一大半

DSCF3965.jpg好醜啊!第一次看到這麼醜的紅蘿蔔!!

DSCF3965-青椒.jpg 黑到尾巴都翹起來了。

DSCF3968-16比9.jpg買完菜可以在樹下休息,有雜誌可以翻閱,簡單的音響在旁邊播放著音樂。

董-1.jpg
成立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的董時叡教授
(翻拍自MY LOHAS生活誌 第17期 第30頁)


注釋
(1)在地的幸福經濟(Deep Economy);作者-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譯者-林麗冠; 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5日;ISBN:9789866973963
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已經有十本著作,其中包括《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遺漏資訊的時代》(The Age of Missing Information),與《在機械化時代保持人性》(Enough: Staying Human in an Engineered Age) 。他是《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前撰述委員,目前定期幫《哈潑》(Harper’s)、《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與《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等刊物寫專欄。他是米德伯瑞學院的學者,目前和同為作家的妻子蘇.海爾波恩(Sue Halpern)以及女兒定居於美國佛蒙特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bea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